东南网莆田12月14日讯(本网记者 柳烨)今日(14日)东南网记者从莆田市体育局获悉,接到省体育局通知,近期有不法分子冒充福建省体育局领导以“体育产业专项资金需提供材料及资金”为借口来骗取各区、县相关部门。诈骗电话尾号为80577。
莆田市体育局工作人员表示,各县区相关部门人员可提醒告知相关单位,若有遇到类似情况,务必提高警惕,同时及时向莆田市体育局求证。(联系方式:2290157)。
相关新闻:
莆田城厢区严打电信诈骗
今年破获电信诈骗案件40余起
东南网莆田12月14日讯(本网记者 王龙风 通讯员 施方芳)今日(14日),东南网记者从莆田市城厢区委政法委获悉,今年以来,城厢区打掉电信诈骗团伙4个,抓获21人,破获电信诈骗案件40余起,实现“电信诈骗案件、群众损失明显下降,破案数、抓获人数明显上升”的“两降两升”目标。特别是,今年10月底,历经三个多月的侦查,城厢警方成功破获一起百万元大型电信诈骗案件,抓获犯罪团伙5人,冻结犯罪嫌疑人诈骗账户资金达2832万元。
据了解,今年以来,城厢区以开展“六个专项治理”为契机,全面开展电信诈骗整治工作,坚持“打击、整治、防范”三管齐下,有效遏制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高发势头。该区建立公安、工商、安福管委会、移动、电信、联通公司、银行、邮政等相关职能部门和企业联席会议制度。此举强化了侦破系统平台建设,各派出所接报电信诈骗案件后,第一时间查明涉案的一级账户,在30分钟内将简要案情和一级账户信息录入平台,做到随发案随录入、随办案随录入。同时,运用平台开展止付、资金信息查询、研判、串并、案件侦办和移送起诉等工作,分析总结作案手段13余种,实现了银行账号紧急止付、查询冻结快速、案件侦办高效。
针对城厢区安福电商城的特殊地位,相关部门在安福电商城建立反诈骗工作站,抽调公安刑侦、龙桥派出所、工商以及管委会有关人员入驻,建立《联席会议制度》《警企联动制度》《快速查封制度》《合成作战制度》《宣传制作》等一系列制度,建立电商城中的物流企业、网商企业反诈骗信息员5名,深挖摸排各类隐患。同时,相关单位还定期深入莆田学院、万达广场、凤凰山公园、华林工业园区及各村(社区)开展反电信诈骗宣传活动,有效提高了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。
延伸阅读:
在电信诈骗套路中,有些套路是我们司空见惯的,有些套路则是我们闻所未闻的。有些套路我们觉得幼稚可笑,但有些套路确实也让我们觉得防不胜防。一起来看看,通讯网络诈骗中,骗子们这些“招数”你到底能不能见招拆招。
△资料图 来源:视觉中国
冒充公检法
犯罪分子冒充银行、通信运营商、广电、社保、医保等单位工作人员,以事主银行卡、电话、有线、社保卡、医保卡等具有消费功能的工具被冒用涉嫌洗钱、贩毒等犯罪为恐吓事由,之后冒充公检法等司法机关工作人员以调查核查为由,诱骗事主向所谓的“安全账户”转账打款,或者套取事主银行卡号、密码等重要信息,从而实施诈骗。
犯罪分子获取受害者的电话号码和机主姓名后,打电话给受害者,让其“猜猜我是谁”,随后根据受害者所述,冒充受害人熟人或者上级领导。之后,编造其被“治安拘留”“交通肇事”或需要向他人送礼等理由,让受害者向指定账户汇款。
1、利用木马程序盗取对方QQ密码,截取对方聊天视频资料,熟悉对方情况后,冒充该QQ账号主人对其QQ好友以“患重病、出车祸”“急需用钱”“借钱”等紧急事情为由实施诈骗。
2、犯罪分子使用QQ、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,冒充受害人的上级领导、熟人等身份要求受害人向指定账户汇款、充值、购物,从而实施诈骗。
△资料图 来源:视觉中国
犯罪分子先获取事主身份、职业、手机号等资料,拨打电话自称黑社会人员,受人雇佣要加以伤害,但事主可破财消灾,然后提供账号要求受害人汇款。
1、犯罪分子网上购买网购客户信息资料,冒充客服人员以交易不成功给客户退款等为由,向受害人发送虚假退购网址进行诈骗。
2、犯罪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购买购物网站的买家信息,再冒充购物网站的工作人员,声称“由于银行系统错误原因,买家一次性付款变成了分期付款,每个月都得支付相同费用”,之后再冒充银行工作人员诱骗受害人到ATM机前办理解除分期付款手续,实则实施资金转账。
犯罪分子利用门户网站、旅游网站、百度搜索引擎等投放广告,发布订购、退换机票、火车票等虚假电话,以较低票价引诱受害人上当。随后,再以“身份信息不全”“账号被冻”“订票不成功”等理由要求事主再次汇款,从而实施诈骗。
通过互联网发送中奖邮件,受害人一旦与犯罪分子联系兑奖,即以“个人所得税”“公证费”“转账手续费”等各种理由要求受害人汇钱,达到诈骗目的。
△资料图 来源:视觉中国
犯罪分子收集公职人员照片,使用电脑合成淫秽图片,并附上收款卡号邮寄给受害人,勒索钱财。
办理银行卡关联业务诈骗
犯罪分子通过报纸、邮件、网络等方式发布可办理高额透支信用卡或提升信用卡额度的广告,一旦事主与其联系,犯罪分子则以“手续费”“中介费”“做资金流水”“保证金”等理由要求事主连续转款,从而实施诈骗。
犯罪分子通过发布低息、免担保的虚假贷款信息,以交纳年息、检验还贷能力、保证金、手续费、税款、代办费为由,要求受害人汇款,或骗取受害人的账户、密码等信息直接转账、消费。
△资料图 来源:视觉中国
-
客服热线0594-2883888
-
微信公众
-
返回顶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