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活就像心电图,想要一帆风顺,除非你的心脏不再跳动。处在钢铁森林中,你是否也觉得时刻背着沉重的镣铐?
当你熬夜加班时,也许会烦躁不堪;当你出了差错,也许会伤心自责;当你一人待在家中,也许会孤独寂寞……有时候,坏情绪不是你对世界的反击,而是你的心灵生病了。
数据显示,仅10%左右的人能达到心理健康的状态,70%以上的人早已处于心理亚健康而不自知。
今天,权威专家帮你揪出躲在坏情绪背后的心理疾病,同时为你敲响警钟,千万别忽视了心理问题。
北京大学北京回龙观医院院长 杨甫德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 孔庆梅 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医师 牛雅娟 西南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 汤永隆
争吵、烦躁、愤怒……这些常不知从哪冒出来的坏情绪,也许会让你的寿命大大缩短。
著名医学杂志《柳叶刀》一项新研究指出,中国约1.73亿人有精神疾病,包括焦虑、抑郁和强迫症等,其中1.58亿人从未接受过专业治疗。
目前,各类精神疾病所致的疾病总负担在我国已居首位,超过了心脑血管、呼吸系统及恶性肿瘤等躯体疾病。
据路透社报道,丹麦一项从2000年开始,历时11年、涉及9870名成年人的新研究发现,与没有相应问题的人对比,常因夫妻关系出现情绪困扰的人死亡率增加1倍;常因亲子关系焦虑的人死亡率增加50%;常跟家人争吵的人死亡率升高1倍;常与邻居争吵的人死亡率增加2倍。 英国牛津大学研究人员发表在《世界精神医学期刊》上的研究也发现,有严重精神问题的人寿命平均减少7~24年。
焦虑、抑郁、恐惧、悲伤、愤怒等情绪,只是呈现一种心理状态,并不等于疾病。适度的情绪起伏是正常的,每个人都有。
一段时间遭遇挫折、困难,情绪会不好,但过了几天,这种情绪就过去了,就不用特别紧张。
如果通过下边三个维度判断,有抑郁症倾向,就应该引起注意了,可以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。
开始出现情绪低落、兴趣减退、疲乏无力,有三个核心症状之一,再加上出现食欲不振、睡眠不好、悲观消极的念头,症状就达到标准了。
如果情绪一个星期还不见好转,甚至抑郁持续两个星期。
焦虑、抑郁情绪即便并不严重,但已经造成工作效率下降、记忆力减退、社会功能下降。
看心理医生不意味着就是得了心理疾病,只要存在上述三个维度,对你构成困扰,就建议看心理医生。
现代社会节奏快、压力大,心理健康是个大问题。那些在你心里作怪的小情绪,很可能是心理疾病露出的马脚。有4种心理问题最爱盯上中国人,当心别被它们缠上
抑郁最典型的是情绪低落、悲观失望,进入“无价值感、无用感、无望感”的“三无模式”,对生的忧虑大于对死的恐惧。还会出现食欲或体重下降、睡眠障碍、性欲缺乏等躯体症状。
如果一个月体重下降7%以上,应引起高度重视,很可能是抑郁症或其他疾病。抑郁的人,每天早上表现最严重,晚上相对好点。
抑郁症患者自杀多发生在清晨,如果凌晨三四点了总是睡不着,还经常早醒,就应该当心是否抑郁了。
焦虑的核心特征是恐惧、害怕,它是指向未来的,是对尚未发生事情的担心,比如在演讲之前,害怕讲不好会焦虑;明天要去体检了,怕查出大病而焦虑;家人住院做手术,担心出意外而焦虑等等。
焦虑时,我们常有某种受威胁感或危险感,但实际上并无任何可辨认的威胁,或者用合理的标准来衡量,诱发焦虑的事件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严重。
我们的身体也会发生很多变化,比如精神紧张不安、心跳加速、口干、出汗、颤抖,严重的甚至可能出现抽搐、晕厥等。
恐惧与焦虑的区别是,它有明确对象,病人感觉到面临着某种具体而明确的危险,比如恐高、恐惧坐电梯等。
恐惧症患者会极力回避他们所害怕的事物或处境,或者带着强大的畏惧去忍受。
-
客服热线0594-2883888
-
-
微信公众
-
返回顶端